中国污水处理设备网 - 污水处理设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环保新闻 | 企业动态 | 水质检测 | 水质论文 | 行业标准 | 行业动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城镇污水处理如何提质增效?成都这项做法被带上全国政协协商座谈会交流
K.biz | 商业搜索

城镇污水处理如何提质增效?成都这项做法被带上全国政协协商座谈会交流

信息来源:sooaoo.com   时间: 2022-06-25  浏览次数:9

  9月10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协商议政。会上,11位委员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建言咨政,6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座谈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作了题为《加快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交流发言。集中介绍了成都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的各项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经验,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如何推进?它对成都水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哪些作用?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成都相关部门。

  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转变传统“九龙治水”模式

  “在城市中,市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几乎贯穿日常生活全过程,而随着城市发展,传统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管理多头、责任不清等问题,已成为了‘大城市病’的顽疾之一。”对于传统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在冯远看来可以用“九龙治水”来概括。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管理维护也由不同主体承担,从而导致责任分裂、协同性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在市民日常生活中,住宅小区的供排水设施维护不到位的问题较为集中,背后的原因同样如此。”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住宅小区内部排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物业负责管护,但实际上,住宅小区普遍存在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主体多元、物业维护缺失、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易造成二次供水安全隐患。同时,小区内部排水设施管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排水管网长期失管,雨污混流、病害严重,特别是一些老旧院落小区,设施管护责任无法落实。

  “病因”找到,成都开出的“药方”便是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药引”,便是构建治水管水体制机制,促进供水、排水、净水、治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深度融合。

  “前期,成都印发了《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成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与传统水务管理体制机制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成都将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及输送、自来水生产及供给、污水收集及处理、再生水生产及利用、河湖治理及管护等水务全产业链存量设施以TOT(移交—经营—移交)模式划转行业国企经营;同时,扩大特许经营范围,将市政管网、下穿隧道、河道及附属设施等以BOT方式授予行业国企特许经营权,增强融资能力,从而,实现了“厂网河 ”一体化综合治理,“供排净治”一体化闭环管理。

  “改革中,对水务行业管理机制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水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供排净治一体化的法规、政策、规划、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指导行业国企加快建立健全一体化机制,转变以往分层级、分部门的分割式、碎片化“九龙治水”模式。转变局属公益事业单位职能,剥离管护职责,实行管办分离、事企分开,依法实施第三方监管,强化行业技术指导、运行监测、巡查考核等行政辅助监管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管理内设机构,构建行业监管一体化机制。

  新增供水168万吨/日,污水处理358.7万吨/日

  建成11.4公里锦江截污干管

  实际上,成都从2020年提出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后,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正在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试点,改革初见成效。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锦江流域水质的改变。据了解,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2016年的69%提升到2020年的100%,2020年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首次全年达Ⅲ类,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2021年1~7月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

  在城市供水方面,成都稳定运营城市自来水厂4座,总规模278万吨/日。新建自来水厂3座,在建3座,新增供水规模168万吨/日,建成后可满足未来25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并且,成都还搭建了从原水、过程水、出厂水到管网水全过程水质重要指标24小时监控系统和三级水质监控体系,保证全域供水品质。

  同时,成都按照“建大、并中、关小”的思路,支持市属国企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供水资源,推进城镇大水厂、大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覆盖。以成都市郫都区为试点,整合了5个小微供水主体,14个乡镇131个社区接通自来水,实现郫都区与中心城区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实施天府新区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新兴、白沙等9个乡镇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统筹范围,推动跨区域供水互联互通,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

  在污水处理方面,成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9座,在建13座,提标扩能改造8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58.7万吨/日。启动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节约土地33%,破解大型环保项目“邻避效应”。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4座,新增利用规模59万吨/日,再生水利用率达37.5%。

▲成都骑龙净水厂规划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已开工建设的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之一,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骑龙净水厂,通过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交由同一家行业国企进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维,实现厂网一体化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就能通水正常运行。据了解,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计规模10万吨/日,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尾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排入西侧湿地,最终排入江安河。建成后,将保障成都高新南区特别是骑龙片区污水排放安全。

  此外,成都普查城市排水管网7300公里,治理重大病害管网350公里,普查各类排水户12823个,治理病害排水户579个。建成11.4公里锦江截污干管,开工建设11.7公里锦江截污管涵,极大增强污水输送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编辑 陈怡西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污水处理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